“小鵬能改好,我們?yōu)槭裁床荒芨暮茫俊?/p>
在3月一場內(nèi)部講話中,蔚來創(chuàng)始人、CEO李斌大談降本增效問題,并推行了新的“基本經(jīng)營單元”制度,試圖復制小鵬汽車的逆襲。
但小鵬的“瘦身經(jīng)驗”,蔚來學不來。
5月21日,小鵬汽車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,離盈利越來越近。
第一季度,小鵬營收為158.1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141.5%;毛利率達15.6%,同比提升2.7個百分點;總計交付9.4萬輛車,同比增長330.8%。
“很多人好奇,我們?yōu)楹卧谝患径扔胁诲e的業(yè)績表現(xiàn)?”小鵬汽車董事長、CEO何小鵬在隨后的財報電話會上直言,“我認為,核心還是我們在組織、產(chǎn)品、營銷,以及技術、經(jīng)營的體系化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,這也是小鵬堅持技術上的AI驅動,經(jīng)營上行穩(wěn)致遠的初步成效?!?/p>
過去兩年,小鵬汽車的逆襲是行業(yè)有目共睹的,從外部視角來看,這次觸底反彈的核心在于爆款策略+成本控制+管理重構。
雖然整個方法論是清晰可見的,但想要復制這樣的逆襲并不容易。不同企業(yè)、不同發(fā)展階段以及不同的行業(yè)狀態(tài),決定了逆襲方法論難以復用。
更何況,汽車行業(yè)的競爭是持久戰(zhàn),小鵬還未證明變革后的新體系能否應對更長遠的競爭,是否會有重蹈覆轍的可能性。
這就好比,一個人成功減肥之后,最關鍵的事情是在于,如何保持身材,避免不復胖。
A
“瘦身”后的小鵬汽車,跑得更快了。
每年一季度是汽車行業(yè)的傳統(tǒng)淡季,但小鵬汽車翻倍增長,一季度交付94008輛車,較2024年同期增長330.8%,超過一季度93000臺的交付指引上限。而這一成績,也超越理想(92864輛)和零跑(87552輛),成為一季度新勢力銷量榜首。
小鵬目前熱銷的車型包括MONA M03、P7+、X9、G6和G9等。其中,小鵬MONA M03上市8個月累計交付超過10萬臺,成為A級純電轎車銷量冠軍;小鵬P7+上市5個月已完成第5萬臺下線;3月,改款小鵬G6和G9上市,兩款車型4月首月交付超7500臺。改款小鵬X9在4月上市,并對一季度財報產(chǎn)生較多的貢獻。
與理想用高售價推動高毛利率不同,小鵬當前走的仍是低價路線,但毛利率仍維持在相對健康的狀態(tài)。
2025年第一季度,小鵬毛利率達15.6%,較2024年同期增長2.7個百分點。其中,汽車毛利率達10.5%,較2024年同期增長5個百分點。同樣主打性價比的零跑,同期的毛利率只有14.9%。
小鵬汽車財務與會計副總裁吳佳銘表示,毛利率的改善得益于降本和規(guī)模效應。
他認為,毛利率還有提升空間:首先是持續(xù)改善產(chǎn)品組合,一季度小鵬的平均售價可能是全年最低,后續(xù)新車將會不斷提高平均售價;其次,通過供應鏈優(yōu)化來逐步減低成本;最后,基于第三、四季度的銷量預測以及銷售潛力,公司將實現(xiàn)更大的規(guī)模效應,這將有助于降低配置成本、提高車輛利潤率。
早在2023年,小鵬發(fā)布“扶搖”架構時,強調新車型研發(fā)周期將縮短20%,基于架構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達80%。如今,小鵬的新車型(除MONA M03)也基本都切換到該架構。
在成本大頭動力電池上,小鵬多款新車型實現(xiàn)共享。小鵬P7 +超長續(xù)航MAX旗艦版搭載小鵬G6、G9同款的5C超充AI電池 ,支持高達821V的電壓,峰值功率可達到540kW。
除此之外,很多零部件也在改款車型上進行共享,比如方向盤、車窗按鍵等等。輔助駕駛上,小鵬新車型標配圖靈AI智能輔助駕駛功能。軟硬件統(tǒng)一能夠更好地均攤研發(fā)投入、硬件采購等成本。
何小鵬認為,小鵬一直堅持“科技平權”戰(zhàn)略,通過研發(fā)創(chuàng)新降低先進技術的門檻。比如,即將發(fā)布的MONA Max,在15萬級價位也實現(xiàn)了城區(qū)輔助駕駛功能。
B
小鵬“瘦身”后,蔚來也嘗試效仿。
首先是嘗試打造爆款產(chǎn)品。蔚來第三品牌首款車型“螢火蟲”,起售價定在11.98萬元。
10萬級價位是主流細分市場。2025年第一季度,國內(nèi)10萬以下與10至15萬元價位車型銷量合計超300萬輛,占據(jù)超60%市場份額。
但4月底交付以來,螢火蟲銷量不盡人意。5月第二周,小鵬M03周銷量達0.32萬輛,而螢火蟲僅交付470輛。對于螢火蟲銷量目標,蔚來李斌認為,它肯定會成為銷量最好高端小車之一;長期來看,希望它占整個公司差不多10%銷量。
圖注:小鵬MONA M03
雖然價位區(qū)間接近,但小鵬MONA M03和螢火蟲的核心差別在于產(chǎn)品定位。
蔚來將螢火蟲定位為高端智能電動小車,對標MINI、smart等品牌,主打設計、安全與智能化,但這一細分類別在國內(nèi)需求有限。而M03瞄準主流家用市場,聚焦于消費者對純電車型的核心需求,比如空間、續(xù)航、顏等。
蔚來身上總是背著“包袱”,在推出第二品牌樂道、第三品牌螢火蟲時,并不會像小鵬一樣多車型全面共享核心零部件,而是要形成品牌差異。
例如,蔚來今年改款車型繼續(xù)采用400V平臺,而樂道新車則是800V平臺。電池包方面,蔚來品牌有75度/100度/150度三種電池包,而樂道品牌有60度/85度電池包,螢火蟲則只有42.1度電池。這意味著,蔚來第五代換電站需要兼容多達六種類型電池包,光是電池采購成本就是一項開支大頭。
實際上,蔚來和小鵬發(fā)展路徑完全不同,小鵬方法論在蔚來身上未必完全行得通。就像高端餐廳老板向快餐店老板學習運營經(jīng)驗,很可能水土不服,事倍功半。
以蔚來目前規(guī)劃,主品牌蔚來主要做豪華車市場,而樂道聚焦主流高端市場,螢火蟲則是10萬級高端小車市場。雖然價位段在下探,但在每個細分市場仍需要維系“高端”、“個性”的標簽。
而小鵬聚焦“性價比”標簽,無論低端還是高端市場,都追求成為價位段性價比之選。在財報電話會上,何小鵬表示,小鵬希望在最寬闊價格帶普及AI汽車,實現(xiàn)“高端科技,普惠共享”。
他透露,小鵬汽車將于今年6月發(fā)布G7,定位25萬元級SUV;第三季度將推出全新一代P7,定位30萬元級豪華運動轎跑;第四季度將有鯤鵬超級電動車型逐步進入量產(chǎn),從而實現(xiàn)“一車雙能”。
C
蔚來和小鵬將盈利時間點都定在今年第四季度。
今年2月,李斌公布個人的VAU(愿景行動升級):核心愿景——銷量翻番、力爭2025年第四季度單季度盈利、繼續(xù)構建體系化能力;采取行動——建立銷量終端意識、設立CBU(基本經(jīng)營單元)、延續(xù)Cost Mining(成本挖礦),“該省省、該花花”。
通過設立CBU,蔚來每個大部門都有單獨成本結算中心,計算各個部門在不同項目上已花費和即將花費成本。從4月螢火蟲上市發(fā)布會,到改款ES6/EC6上市,已經(jīng)能夠窺探到改變。就連發(fā)布會,蔚來也選擇線上進行,以降低成本。
但蔚來2024全年凈虧損同比擴大8.1%至224億元,其中第四季度虧損71.1億元,同比擴大32.5%,距離盈利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相比之下,小鵬凈虧損已經(jīng)從去年同期13.7億元、去年第四季度13.3億元,減至今年第一季度6.6億元。何小鵬在財報電話會上承諾,“公司將在四季度走向盈利,實現(xiàn)全年規(guī)模自由現(xiàn)金流?!?/p>
除了爆款策略和成本控制外,小鵬更重視組織變革。小鵬曾一口氣撤換10名副總裁級高管,重組30個一級中心85%負責人,對研發(fā)、采購、生產(chǎn)等多個層面進行改革。
但何小鵬依然覺得沒摸透方法論。他認為,“對于組織管理,我多次創(chuàng)業(yè),每次都遭遇很多困難,每一次都深刻反思,我自己覺得我反思那么多,在下一個賽道和下一個規(guī)模的組織,我照樣踩坑。”
與理想和小鵬相比,蔚來更現(xiàn)實問題是,高研發(fā)投入并沒有轉化為高銷量。
2024年,蔚來年銷22.2萬輛,研發(fā)費用為130.37億元,單車研發(fā)成本為5.87萬元;小鵬汽車年銷19.01萬輛,研發(fā)費用為64.6億元,單車研發(fā)成本為3.4萬元;理想汽車年銷50.05萬輛,研發(fā)費用111億元,單車研發(fā)成本為2.22萬元。單就車輛研發(fā)成本而言,蔚來研發(fā)效率低于理想和小鵬。
過去兩年,蔚來不僅擴張兩個新品牌,技術投入也是廣撒網(wǎng),覆蓋芯片、操作系統(tǒng)、換電技術、智能駕駛等12項全棧技術,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有限資金資源。
蔚來已經(jīng)意識到問題,并開始行動。比如,蔚來手機業(yè)務備受爭議,去年12月起大幅調整資源投入與人員規(guī)模,手機軟件團隊并入數(shù)字座艙團隊,重復崗位大幅精簡。
從小鵬研發(fā)體系來看,資源復用是趨勢之一。
何小鵬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,小鵬機器人業(yè)務中,機器人EEA架構由汽車EEA架構負責;機器人關節(jié)由小鵬三電動力團隊負責;機器人“脊椎”、“小腦”和“大腦”由小鵬機器人團隊與自動駕駛團隊、自動化團隊合作研發(fā),芯片也來自小鵬自研芯片團隊。
汽車行業(yè)競爭白熱化,每賺一分錢和每花一分錢,對于車企來說都變得格外重要。
依靠爆款策略、成本控制和管理重構,小鵬蹚出一條路,朝著盈利更進一步,但還不能“半場開香檳”。同樣亟需扭虧的蔚來,試圖復制小鵬“逆襲”,戰(zhàn)略大方向沒有錯,但在具體戰(zhàn)術上仍有眾多待解難題。
特別聲明: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,轉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。(有任何疑問都請聯(lián)系idonews@donews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