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?/ 小 ? 刀
編輯 / 朱 ? 婷
運營 / 獅子座
如果要給2025年的綜藝市場找一個意外驚喜,《一飯封神》一定榜上有名。
雖說是一檔美食綜藝,《一飯封神》卻完全不走“煙火氣+治愈感”的老路,而是把美食舞臺拍出了電競般的緊張感。百位大廚和小廚齊聚,限時出題、突發(fā)考核、團隊混戰(zhàn),每一期節(jié)目都像是高壓賽場。
與此同時,鏡頭又不只簡單聚焦競技,而是把“廚藝”拍出了戲劇張力,更將鏡頭聚焦向了不少優(yōu)秀的女性廚師。她們既保留著各自職業(yè)路徑的印記,也在綜藝化的賽制中釋放出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力量。
隨著節(jié)目的進行,這些女廚共同組成了《一飯封神》舞臺上最鮮活的群像,展示刀工與火候的比拼,理念與性格的交鋒。
一、給女廚師一次被看見的機會
以往廚房里的女性通常被形容為溫柔、賢惠。即使是在美食綜藝里,女性廚師也很少被當作“主廚”來對待,反而更常被引導(dǎo)成廚房里的陪襯。
選手宴究生就向kk談及了她自己的經(jīng)歷:“我剛剛?cè)胄械臅r候,給到女性廚師的崗位沒有太多,要不就去做沙拉之類的冷盤,要不然就去做蛋糕、慕斯那些甜品?!边@次她來參加《一飯封神》,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要告訴大眾,女性廚師也熱愛美食,也有審美和創(chuàng)造能力。
與宴究生一樣,選手董嘉琪過往工作過程中同樣因性別遭遇過一些質(zhì)疑。比如,當她以主廚身份出現(xiàn)在顧客面前處理事情的時候,很多顧客會跟她說:“我要見的,是你們的行政主廚”大家習(xí)慣性地認為女性應(yīng)該不可能做到行政主廚的位置。
“包括我在北美應(yīng)聘一家鐵板燒餐廳的工作時,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招過女鐵板燒師傅,所以對我的考察極為嚴格,足足面試了六輪?!焙髞?,董嘉琪憑借實力成為了這家餐廳的第一位女鐵板燒師傅。
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是美食綜藝里還是職場生態(tài)中,女性廚師或多或少都在被各種偏見所局限。而現(xiàn)在,《一飯封神》的存在打破了這種偏見。
在這個舞臺上,女廚師們完全以職業(yè)身份站上舞臺,沒有任何附加的性別濾鏡,她們不再是某個性別的附屬,而是獨立的個體。
我們可以看到選手我不是女王經(jīng)歷3次被“炒魷魚”后,43歲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私房菜餐廳,第二年就上了香港非常有名的飲食雜志封面,成功通過美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方向;可以看到吳千語化名娛樂圈隱藏美廚,頂著一張溫柔的臉利落地手撕帝王蟹,擊碎自己的“花瓶”標簽;可以看到像親切又可愛的曾懷君師傅,擁有最快又準的專業(yè)刀工和煙火江湖熏陶下的真性情。
還有倫敦面條女王、小花兒、塔塔爾族洋婆婆、醬醬小公主、鍋氣女俠、延邊家常味、閩南廚娘......許許多多的女性廚師通過《一飯封神》站在大眾面前,書寫屬于她們的廚房故事。
“節(jié)目播出以后,很多觀眾在小紅書找到我,問我接下來會不會開餐廳,能不能教大家做菜。還有很多朋友在節(jié)目里看到我,也會跑來問我怎么參加這個節(jié)目,下一季什么時候可以報名?!毖缇可f。
《一飯封神》對女性廚師的關(guān)注點,或許也正體現(xiàn)于此,節(jié)目并非額外為她們營造一個專屬的舞臺空間,而是就讓她們以主廚的身份自然地存在于節(jié)目之中,用菜品贏得大家的敬佩。讓每一個女性廚師的名字都在蒸騰熱氣中清晰起來,然后再續(xù)寫女廚力量。
這種“被看見”,其實就是最大的尊重。
二、主廚本該沒有性別前綴
當我們把視角再拉遠一些,《一飯封神》的女廚群像之所以動人,還體現(xiàn)在三個具體的層面。
首先是賽制的公平。
節(jié)目完全取消了性別的考量,所有選手都在同樣的規(guī)則下競技。整季賽制參考了中國象棋的概念,分為首場淘汰賽、大廚小廚對決賽、團隊賽,層層遞進。比賽規(guī)則上,更是只強調(diào)食材本味和烹飪技術(shù),放棄用性別或資歷為主廚們分組。
宴究生說,她最開始以為《一飯封神》就是一個尋常的烹飪比賽,但參加以后才發(fā)現(xiàn)賽制非常有趣,當然也非常殘酷。第一期錄制淘汰賽時,就要從84人里選出16人,競爭壓力之大難以想象。后期對決賽、團隊賽,更是一關(guān)比一關(guān)難的程度。
董嘉琪印象最深的是小超市復(fù)活賽?!爱敃r臨時接到通知,晉級的廚師也需要(在比賽之外)完成這個挑戰(zhàn),我只能盡力把小超市當作是自己家的冰箱,用吐司、堅果、咖啡粉、巧克力和棉花糖做了一款甜品。這種沒有預(yù)案只能隨機應(yīng)變的情況,多多少少會讓我緊張,但沒辦法,再難也要接著完成下去?!?/p>
其次是敘事的重視。
《一飯封神》不僅沒有快剪略過女性廚師的精彩表現(xiàn),而且常常大膽地放大了她們的故事線,展現(xiàn)出她們在競技舞臺上的獨特魅力。
比如,山野里的哼哼就是一眾主廚里極具特色的一位。參加《一飯封神》前,剛從亞洲板塊最北端的帕克薩角回來,走過世界各地,喜歡用美食講述旅程。因為這次節(jié)目是在長沙錄制的,她還特意去山上找了很多種野菜,在第一期做了一道代表初夏長沙的野菜沙拉。
這種自由又靈氣的烹飪風格被山野里的哼哼貫穿節(jié)目始終,她告訴我們:“團隊賽的時候,我是在酸隊。當時,我們的菜品已經(jīng)完成至80%了,我心里想的是肯定穩(wěn)了,但是還能不能在常規(guī)之外加一點驚喜呢?于是,我才靈機一動想到要往菜里加一點杏子?!闭沁@一手神來之筆,許多觀眾對山野里的哼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還比如,在節(jié)目中話少但“內(nèi)核超穩(wěn)的”宴究生,在第三期團隊賽中,自己一人承包了殺魚的所有工作,還急中生智用干料煙熏來去除魚腥味,在臨時發(fā)現(xiàn)魚片不夠的情況下依舊情緒穩(wěn)定進行了處理。這種驚人的控場能力驚艷了許多熒幕前的觀眾。
最后是氛圍的呵護。
如今的綜藝制作邏輯下,在節(jié)目中刻意制造矛盾沖突幾乎已經(jīng)是常態(tài),但是強競技性的《一飯封神》卻并沒有引導(dǎo)廚師之間的對抗,反而營造出了更多廚師之間的互助和共鳴。
董嘉琪回顧團隊賽時提及,她與曾懷君、黎子安組成的“辣之隊”是讓她感到非常舒服的一支隊伍。
“我們?nèi)齻€人都屬于話不太多話的師傅,即使組隊之后,也沒有在一起說過很多話,但是卻特別的默契。當時到了比賽場地,曾師傅負責做燒椒醬,黎師傅負責做鱸魚,我就像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橋梁,輔助完成比如處理其他食材、擺盤等工作?!弊罱K,這份配合無間的默契幫助他們將“辣”演繹得既猛烈又富有韻律,以38:12比分達成了碾壓式的勝利。
選手山野里的哼哼則告訴我們,錄制完《一飯封神》以后,曾懷君已經(jīng)成為了她的偶像。“我太佩服曾師傅了,她真的就是一個大師。因為我們可以在錄制間隙跑下去吃吃看大廚們做的菜,曾師傅做的那道沙蟲湯我喝到了最后一口,太好喝了,感覺是‘一口入魂’?!?/p>
事實上,節(jié)目內(nèi)外,還有很多像山野里的哼哼這樣,視曾懷君為自己偶像的人。
通過《一飯封神》這檔節(jié)目,越來越多人逐漸意識到,主廚本就該沒有性別前綴。也因為這些女性廚師的努力和拼搏,我們看見了女性也可以在最激烈的競技場里站穩(wěn)腳跟。
三、動人的女性綜藝群像
如果說在《一飯封神》的舞臺上,女廚靠自身魅力贏得了掌聲,那么在綜藝之外,女廚的群像塑造也在悄然影響大眾對女廚的刻板印象。
哼哼的野性創(chuàng)意,讓人意識到女性廚師完全可以在味覺上更大膽;董嘉琪的冷靜掌控,證明了女性在團隊合作中的專業(yè)價值;宴究生的文化敘事,則展示了年輕女廚師的深度與可能性。還有,活潑可愛的鍋氣女俠、性格爽利的醬醬小公主等等選手,都在節(jié)目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過去觀眾很少有機會在美食綜藝看到這樣多元的女性形象。畢竟,大眾對于廚師總有一些不可明說的刻板印象,就像是“腦袋大脖子粗,不是大款就是伙夫”,更貼合傳統(tǒng)廚師面貌。
但現(xiàn)在,《一飯封神》的出現(xiàn),讓更多女性廚師被看見了,讓觀眾無法忽視她們的魅力,也令之前那些關(guān)于廚師的偏見、刻板印象等等,都不攻自破了。
就像我們詢問董嘉琪會給予年輕的女性廚師哪些寄語時,她說到:“可能大家都覺得,我們這一行對女性來說,工作環(huán)境不夠好,付出和收獲也不成正比。我在日常工作中也遇到過因為這些問題離職的員工,但我想說,這些是每個行業(yè)內(nèi)都具有的挑戰(zhàn),甚至是一條必經(jīng)之路,我們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,一定會有一天足夠有能力去應(yīng)對來自外界的這些挑戰(zhàn)?!?/p>
當觀眾回望《一飯封神》這檔節(jié)目時,會看到女性廚師的價值,看見她們站在聚光燈下,帶領(lǐng)團隊,定義審美,創(chuàng)造成績。這樣美好的一段過程,本身就是一種力量。而這種力量,遠比一場比賽的輸贏重要得多。
至此,美食綜藝里關(guān)于女性廚師的群像才剛剛開了個頭。能看到多位風格迥異、氣質(zhì)鮮明的女廚師們站上舞臺,對于觀眾來說是極大的驚喜。我們愈發(fā)期待第二季會有更多的女性廚師出場,讓觀眾看見女性在廚藝世界里的豐富和廣闊。而這種期待,也并不僅僅屬于廚師個體,同樣屬于整個行業(yè)、屬于這個時代。
在灶火與煙火之間,《一飯封神》就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女性在廚藝世界里的無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