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News4月11日消息,據第三方科技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報道,2023年,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實現1.4%的溫和增長,出貨量達1,85億臺。新興市場的貢獻尤為顯著,為整體增長提供強勁動力。
此外,基礎手表的多樣化發(fā)展也為行業(yè)注入新的活力。然而,除去印度額外的1,500萬臺以基礎手表為主的出貨量,智能手表和基礎手環(huán)的下降,使得2023年全球可穿戴腕帶市場下降8%。
可穿戴設備市場呈現多元化表現?
在通脹壓力和后疫情時代復雜的經濟環(huán)境下,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支出從智能設備等非必需品轉向服務。這一轉變對智能手表市場產生影響,導致北美和西歐地區(qū)的智能手表出貨量大幅下降。同時,蘋果、三星和谷歌等廠商也面臨著創(chuàng)新不足和競爭力下降等問題,使其出貨量未能達到預期。?
相比之下,基礎手表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,成為唯一實現增長的細分市場,同比增長達25%。其增長由多個因素共同推動。首先,亞太地區(qū),特別是印度,保持著強勁的發(fā)展勢頭,推動基礎手表的普及?;A手表因其高性價比的產品優(yōu)勢活躍于新興市場,突顯出可穿戴腕帶設備仍有巨大的發(fā)展?jié)摿Α?
中國廠商在推動基礎手表市場方面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小米不斷創(chuàng)新并擴大產品組合,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多種價位段的產品選擇,其強調將GPS技術融入到較低價位段的產品中,并為入門級設備提供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連接,從而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地位。與此同時,華為通過改進設計和材料質量,提升基礎手表的吸引力,從而在其整體產品的基礎上強化其高端產品形象。?
此外,廠商正積極在基礎手表上預裝更多應用程序,尤其在中國市場,這進一步模糊了消費者對智能手表和基礎手表的界限。這些“更智能”的基礎手表不僅功能豐富,而且價格實惠,滿足了大多數消費者的日常需求。這些戰(zhàn)略舉措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廠商的全球競爭力,推動小米和華為在2023年躋身前三,緊隨蘋果。?
中國廠商積極擁抱Wear OS,搶占智能穿戴市場?
越來越多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選擇使用Wear OS平臺,標志著2024年將成為Wear OS擴張的關鍵一年。例如,小米和一加通過推出搭載Wear OS的智能手表進入歐洲市場,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選擇,同時對三星和谷歌構成競爭壓力。?
中國廠商希望借助Wear OS平臺,進一步深耕中高端智能手表市場,為Android設備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提供更加優(yōu)質的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。然而,為了在國際市場和智能手表領域保持發(fā)展勢頭,廠商必須不斷升級和創(chuàng)新應用場景、連接性、健康和運動追蹤、以及設計等多個方面。這些努力對于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。
創(chuàng)新將引領市場復蘇新篇章?
展望未來,創(chuàng)新將成為可穿戴市場振興的核心驅動力。AI驅動、健康監(jiān)測以及戶外設備的蓬勃發(fā)展,將成為引領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,推動可穿戴市場邁向新的高峰。
Canalys對2024年可穿戴腕帶市場持謹慎樂觀的態(tài)度,預計增長7%。短期內整體市場仍面臨一系列挑戰(zhàn),包括恢復出貨量、推進全球擴張,特別是AI集成等。鑒于AI尚處于探索階段,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及市場測試。在這個充滿變革和機遇的關鍵時刻,廠商必須保持戰(zhàn)略靈活性,積極尋求創(chuàng)新突破,不斷積累實踐經驗,以應對市場的新變化和新需求。
短期內,由于廠商積極探索健康監(jiān)測、運動追蹤和日常交互等多領域的產品定位,通過優(yōu)化設計和材料提升產品價值和盈利能力,基礎手表市場繼續(xù)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。隨著AI等先進技術的深入融合以及健康監(jiān)測功能的日益精進,智能手表將展現出更卓越的系統(tǒng)性能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。
Canalys預測,到2025年,可穿戴腕帶設備的整體出貨量有望達到 2.17 億臺,其中智能手表的增長速度將超過其他可穿戴腕帶品類。